Q2.「由最高經營者成為專業經理人」和「由專業經理人成為最高經營者」,兩者在心態的調整上有何不同?
A2.由最高經營者成為專業經理人
抉擇的機會及權力範圍縮小,應坦然接受
所做的決策由最終的重要決定轉為專業領域上的範圍,所以須加強專業態度。
執行目標需聽多方意見,講求團隊合作,不能單打獨鬥。
由專業經理人成為最高經營者
抉擇機會增加,權力變大,應保持清廉、避免圖個人之利益而做出傷害公司的決定。
所做的決策更全面性也較複雜多元,須更加細心且謹慎的衡量。
所處的階級較高,責任也相對較大,所做的抉擇相對的風險較高,因此須更加慎重的處理每一個案子。
面對高風險的決策時,不僅要有膽量,還更需要勇於嘗試的行動力,才能為公司帶來機會。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科技頑童沃茲尼克」讀書心得報告
書名: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作者背景資料簡介:
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
蘋果電腦發明人暨創辦人
IT領域公認十位最聰明的技術天才
20世紀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最關鍵的五人之一
沃茲尼克是電子奇才,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設備製造,11歲就設立自己的無線電發射電台,13歲就開始設計研究電腦。在大學讀書時,他與賈斯伯(Steve Jobs)認識,兩人於1976年建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他一手設計蘋果電腦一號和二號原型,因晶片更少可以把價格壓低;因介面容易,一般人可以操作使用,這兩個關鍵因素,帶動了全球個人電腦的普及應用浪潮,並連帶掀起電腦軟硬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並迫使IBM的PC於1981年面世時也使用類似的介面設計,從此改變了整個電腦業的面貌。
獲頒美國發明家名人堂、國家技術獎章、享氏獎(對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者)。
出版年份:2007年
發行商: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編號:978-957-32-6117-9
選擇此書之動機:本書是我在桃園愛買裡的金石堂書局購買的。新書一推出就直接打七九折,這也是我願意在書局買的原因(否則我會到網路書局購買)。厚度蠻厚的,不過, 看了以後就欲罷不能,三天之內就把它給看完了,而最近又把本書拿出來重新回味。他可以說是我這幾年來看過最精彩的口述自傳,自傳的主角,就是真正從無到有作出蘋果電腦的發明人— Steve Wozniak,我這裡用到 "真正" 是因為真的是只有他一個人開發出蘋果電腦,也可以說沃茲尼克是現今個人電腦之父,完全不為過。從本書中,我看到 "真誠" 兩字,完全沒有包裝或歌功頌德,就是口述沃茲尼克精彩有趣的人生。他不只是電子的天才,也是相當地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即作他想作、玩他想玩的,至於金錢與名利,他真的沒那麼看重,我可以從本書感受得很明顯。
內容摘錄:「這部電腦有三十個晶片,許多人聽了都大吃一驚,只用了這麼少的晶片!我的電腦打從一開始就很便宜,而且可以直接搭配電視機的螢幕使用,也不必花幾千美元買電傳打字機,因此它自成一格」(p.237)
「蘋果一號因為是第一步搭配件盤級螢幕操作的電腦,而寫下歷史。但蘋果二號帶來了色彩、高解析度圖形、聲音和搭配遊戲控制感的能力,更是第一部一開機就能使用的電腦。最後所有的電腦都必須提供和蘋果電腦相同的功能。」(p.267)
「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指標是真理和實際,而那些作運算的工程師就是能以實事求事的方式生活的人。」(p.91)「我開始理解人生秘訣在於找快樂的方法,並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同時讓別人也獲得快樂和滿足。」(p.121)「寧願歡笑度日,而不想掌控一切的人將享有更快樂的人生。」(p.214)「透過教育我能向上提升,達到人生的目標,教育能提升人的價值。」(p.398)「身為發明家,你必須用灰色尺度來看事情。」(p.413)「藝術家往往在獨自工作時,才能產生最好的傑作。」(p.414)「唯有獨自工作,而非只是團體的一份子,你才能設計出最好的革命性新產品。」(p.416)
今天在工程界做事的人並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領悟。我在蘋果電腦和其他公司工作的時候,看到很多怪才想要一步登天,卻不肯先一步步完成中間的步驟,出來的結果單然不對,絕不可能行得通,那只使一種認知層次上的發展結果,如此而已。如果沒有經過實作,你無法單單在認知的層次教會別人下兩步該怎麼走。瞭解這件事對於教育我的小孩,以及日後我教的五年級學生,幫助都很大,。我不斷告訴他們,像座右銘一般:一次跨一步。(p.75)
讀後心得:當我翻開本書的第一章時,有段話深深的影響著我,那就是作者的父親曾對他說:「放眼全世界,工程的重要性是沒得比的,能做出電子設備造福人類的人,能把社會提到新的層次。」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每位工程師做實驗、發明新的設備的最終目的吧!當我閱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工程師他們有時候心中是多麼孤單、煩躁,得經常受到失敗所帶來的打擊,得一個人獨立在實驗室中不斷的尋找錯誤、持續做著一成不變的實驗,而我想這就是他們成功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但我相信他們更享受著一次又一次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促使他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吧!也是因為他們的不放棄,才讓我們擁有這麼發達方便的科技。我也更加了解到每位偉人他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他當我翻開本書的第一章時,有段話深深的影響著我,那就是作者的父親曾對他說:「放眼全世界,工程的重要性是沒得比的,能做出電子設備造福人類的人,能把社會提到新的層次。」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每位工程師做實驗、發明新的設備的最終目的吧!當我閱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工程師他們有時候心中是多麼孤單、煩躁,得經常受到失敗所帶來的打擊,得一個人獨立在實驗室中不斷的尋找錯誤、持續做著一層不變的實驗,而我想這就是他們成功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但我相信他們更享受著一次又一次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促使他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吧!也是因為他們的不放棄,才讓我們擁有這麼發達方便的科技。我也更加了解到每位偉人他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他們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失敗、汗水、時間所換來的,我也漸漸能體會到「築夢踏實」的真正的含意了,更深深了解到有夢,就是要去追,如果你一直不能往前走,那它將會離你越來越遠,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向那些工程師看齊,把夢想化做我心中的一股衝勁,並憑藉著這股力量去做,更進一步的造福社會。
書中更提到對作者一生有極大影響的人;他的父親,作者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但他從來不會要求作者要和他一樣,他總是以尊重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所有選擇,他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問題,並引領著他們來發現答案,他希望孩子能在日常生活學習,也不限制孩子日後的發展,而只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反觀,今日的父母有多少人能真正尊重小孩子自己的選擇呢?而成績真的很重要嗎?也許成績有一部分代表你努力的多少,但看到作者的成長歷程後,我覺得更難能可貴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及精益求精的精神。我更覺得與其逼小孩去做他痛苦的事,倒不如讓他選擇他所想要的,或許那是他喜歡的,那做起來也會付出加倍的努力,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是沃茲尼克給年輕發明家的幾個忠告,而最吸引我的是當中的「該如何著手改變世界」,他告訴我們:「首先,你必須相信自己,不要輕易動搖。」我覺得這項關鍵對於是否成為一位好的發明家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樣新的發明一開始總不太能讓大眾接受,大家可能都認為那樣是不可行的,但唯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才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甚至是革命性的發明。「第二,身為發明家,你必須用灰色尺度來看事情。」他認為這世界應該是灰色的,每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對錯,而假如你希望做出能改變世界的新發明,唯有突破束縛,必須跳脫人為的限制,我想假如你永遠活在前人所設立的圈子中,那你就和一般的發明家一樣吧!更別想創造出驚為天人的發明了。
一開始選購這本書時,主要是因為我本身喜歡程式方面的知識,我早在很久以前就知道,電腦公司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微軟以外,還有一間充滿創意及專業的「蘋果」電腦,書裡有提到,沃茲尼克替公司取名「蘋果」,一方面是沃茲尼克本身很愛玩,是個從小玩到大的大小孩,他希望在工作之餘也能充滿趣味,所以取名「Apple」。 發明一樣物品,需要十足的實力與多元的知識,沃茲尼克從小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之下,腦袋裡早早就裝了不少的電機知識,再加上他自己也對這方面充滿興趣,但電腦畢竟是個高科技且難以組裝的物品,光靠知識是不夠的,組裝電腦是他的夢想,在不能付諸理想的情況下,為數不少的紙上電腦,就產生了,藉由不斷的紙上作業,檢討加上改進,在拼、裝與想像的過程裡,累積實力,等待機會。看到這些心路歷程,我了解了,終於了解了,有時我在遇到事情的剎那,我會想:我不會,所以我可以不去處理!但後來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用這理由來塘塞我自己,遇到事情是要學、要記,也許第一次有其他人幫忙,可是我不能永遠都在他人的保護傘之下,用學習累積實力,用知識備足馬力,在機會來臨時,展翅高飛,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正當蘋果電腦蓬勃發展之際,可是沃茲尼克卻離開蘋果,為什麼?許多人都在猜測,是權力鬥爭,是股權問題?結果都不是,只是沃茲尼克頭腦裡又有新的想法,新的構思,他想要把這想法作出來,所以他離開蘋果,就是這麼單純;許多人在達到巔峰時,權力、金錢… …種種的欲望,改變了人的心,失去了一開始創業的熱情,要捨棄這些誘惑,找回熱情,是許多人都辦不到的,但沃茲尼克做到了,蘋果的光環無法抗拒,就只因為想要做新的東西,所以離開,就如一開始創辨蘋果時的理由一樣;付諸理想,是我的夢想,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如何擺脫外在的枷鎖,往理想的天堂飛翔,這我們該學習的。 現今社會,電腦的重要性已經變得無法取代,不少的工作都要透過電腦才能完成,甚至有很多的行業,是以電腦為基礎而建立的,既然電腦如此不可捨去,然而比微軟公司還早成立的蘋果電腦,蘋果二號的熱賣是早在搭配微軟公司的IBM電腦發明前就已經開始,但是為何現在社會上電腦產品的主流,卻是微軟公司呢?有的時候,政策與方向的同步是很重要的,蘋果二號的好,在一開始並不需要推銷,就可以讓社會大眾為之瘋狂,但是到後來蘋果公司的政策就一直著重在不管是任何方面都比不上蘋果二號的蘋果三號,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影響,但是失去後盾的蘋果二號,在IBM電腦發行以後,在短短幾年就退居二位,蘋果電腦似乎也跟著蘋果二號的下跌,也跟著跌落谷底,如果沒有沃茲尼克與賈伯斯一同推行的ipod,蘋果電腦的前途令人擔憂,這不只是告訴讀者,也是反映了許多企業的經營方向跟領導政策,需要一定的同步,這是成功大門不可或缺的鑰匙之ㄧ。
從本書你還可以瞭解到,沃茲尼克一直是把工程師視為最大的光榮,是以身為工程師感到驕傲的。這又與國內多數人的認知不一樣。即走往專案管理、業務銷售等經理職的會比較光采。 沃茲尼克還寫道:「工程的重要性是其它沒得比的,工程能把社會提升到新的層次,工程師可以改變全世界、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他說道:「他一直相信工程師是世界的核心人物,而且他認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工程師,一輩子都會奉獻給工程事業。」
職業無貴賤,不會純然是以薪水來比較的;我覺得,有價值的職業會是,能把你的熱情都持續投注在該領域,並且還能樂在其中。我相信即使沃茲尼克如果沒有因發明蘋果電腦而賺到錢,他仍然會很快樂的。因為,他是一個技術狂,而且還是個藝術家!
現在的我正初步的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也許就像沃茲尼克說的:「你很年輕,身無分文,但腦子裡充滿各種棒得不得了的構想,很想把東西做出來時,你該怎麼辦?你要怎麼樣著手改變世界?」我要怎麼改變世界,的確,比爾蓋茲用程式改變世界,賈伯斯用ipod改變世界,我還年輕,雖然還沒有足夠的本錢來撼動世界,但這正是我充實自己,累積腦袋的深度的最佳時機。
現在走進電腦商品專賣店,看到的許多商品都只支援微軟的Windows系統,這其實很令我們省思,難道電腦市場就只是讓微軟公司獨霸嗎?難道沒有其他的品牌可以選擇?蘋果電腦的存在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市場的壟斷、獨霸,這只是對生產者有更多的利益而已罷了,市場多元的選擇,多方比較、刺激生產者發明更好的產品,這才是對消費者最好的,到底應該是由消費者來帶領產品,還是由生產者來決定市場,這就值得我們來討論了!
作者背景資料簡介:
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
蘋果電腦發明人暨創辦人
IT領域公認十位最聰明的技術天才
20世紀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最關鍵的五人之一
沃茲尼克是電子奇才,從小就開始接觸電子設備製造,11歲就設立自己的無線電發射電台,13歲就開始設計研究電腦。在大學讀書時,他與賈斯伯(Steve Jobs)認識,兩人於1976年建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他一手設計蘋果電腦一號和二號原型,因晶片更少可以把價格壓低;因介面容易,一般人可以操作使用,這兩個關鍵因素,帶動了全球個人電腦的普及應用浪潮,並連帶掀起電腦軟硬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並迫使IBM的PC於1981年面世時也使用類似的介面設計,從此改變了整個電腦業的面貌。
獲頒美國發明家名人堂、國家技術獎章、享氏獎(對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者)。
出版年份:2007年
發行商: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編號:978-957-32-6117-9
選擇此書之動機:本書是我在桃園愛買裡的金石堂書局購買的。新書一推出就直接打七九折,這也是我願意在書局買的原因(否則我會到網路書局購買)。厚度蠻厚的,不過, 看了以後就欲罷不能,三天之內就把它給看完了,而最近又把本書拿出來重新回味。他可以說是我這幾年來看過最精彩的口述自傳,自傳的主角,就是真正從無到有作出蘋果電腦的發明人— Steve Wozniak,我這裡用到 "真正" 是因為真的是只有他一個人開發出蘋果電腦,也可以說沃茲尼克是現今個人電腦之父,完全不為過。從本書中,我看到 "真誠" 兩字,完全沒有包裝或歌功頌德,就是口述沃茲尼克精彩有趣的人生。他不只是電子的天才,也是相當地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即作他想作、玩他想玩的,至於金錢與名利,他真的沒那麼看重,我可以從本書感受得很明顯。
內容摘錄:「這部電腦有三十個晶片,許多人聽了都大吃一驚,只用了這麼少的晶片!我的電腦打從一開始就很便宜,而且可以直接搭配電視機的螢幕使用,也不必花幾千美元買電傳打字機,因此它自成一格」(p.237)
「蘋果一號因為是第一步搭配件盤級螢幕操作的電腦,而寫下歷史。但蘋果二號帶來了色彩、高解析度圖形、聲音和搭配遊戲控制感的能力,更是第一部一開機就能使用的電腦。最後所有的電腦都必須提供和蘋果電腦相同的功能。」(p.267)
「衡量一個人最重要的指標是真理和實際,而那些作運算的工程師就是能以實事求事的方式生活的人。」(p.91)「我開始理解人生秘訣在於找快樂的方法,並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同時讓別人也獲得快樂和滿足。」(p.121)「寧願歡笑度日,而不想掌控一切的人將享有更快樂的人生。」(p.214)「透過教育我能向上提升,達到人生的目標,教育能提升人的價值。」(p.398)「身為發明家,你必須用灰色尺度來看事情。」(p.413)「藝術家往往在獨自工作時,才能產生最好的傑作。」(p.414)「唯有獨自工作,而非只是團體的一份子,你才能設計出最好的革命性新產品。」(p.416)
今天在工程界做事的人並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領悟。我在蘋果電腦和其他公司工作的時候,看到很多怪才想要一步登天,卻不肯先一步步完成中間的步驟,出來的結果單然不對,絕不可能行得通,那只使一種認知層次上的發展結果,如此而已。如果沒有經過實作,你無法單單在認知的層次教會別人下兩步該怎麼走。瞭解這件事對於教育我的小孩,以及日後我教的五年級學生,幫助都很大,。我不斷告訴他們,像座右銘一般:一次跨一步。(p.75)
讀後心得:當我翻開本書的第一章時,有段話深深的影響著我,那就是作者的父親曾對他說:「放眼全世界,工程的重要性是沒得比的,能做出電子設備造福人類的人,能把社會提到新的層次。」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每位工程師做實驗、發明新的設備的最終目的吧!當我閱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工程師他們有時候心中是多麼孤單、煩躁,得經常受到失敗所帶來的打擊,得一個人獨立在實驗室中不斷的尋找錯誤、持續做著一成不變的實驗,而我想這就是他們成功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但我相信他們更享受著一次又一次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促使他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吧!也是因為他們的不放棄,才讓我們擁有這麼發達方便的科技。我也更加了解到每位偉人他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他當我翻開本書的第一章時,有段話深深的影響著我,那就是作者的父親曾對他說:「放眼全世界,工程的重要性是沒得比的,能做出電子設備造福人類的人,能把社會提到新的層次。」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每位工程師做實驗、發明新的設備的最終目的吧!當我閱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工程師他們有時候心中是多麼孤單、煩躁,得經常受到失敗所帶來的打擊,得一個人獨立在實驗室中不斷的尋找錯誤、持續做著一層不變的實驗,而我想這就是他們成功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但我相信他們更享受著一次又一次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我想這就是促使他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吧!也是因為他們的不放棄,才讓我們擁有這麼發達方便的科技。我也更加了解到每位偉人他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他們的成功是用自己的失敗、汗水、時間所換來的,我也漸漸能體會到「築夢踏實」的真正的含意了,更深深了解到有夢,就是要去追,如果你一直不能往前走,那它將會離你越來越遠,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向那些工程師看齊,把夢想化做我心中的一股衝勁,並憑藉著這股力量去做,更進一步的造福社會。
書中更提到對作者一生有極大影響的人;他的父親,作者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但他從來不會要求作者要和他一樣,他總是以尊重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所有選擇,他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問題,並引領著他們來發現答案,他希望孩子能在日常生活學習,也不限制孩子日後的發展,而只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反觀,今日的父母有多少人能真正尊重小孩子自己的選擇呢?而成績真的很重要嗎?也許成績有一部分代表你努力的多少,但看到作者的成長歷程後,我覺得更難能可貴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及精益求精的精神。我更覺得與其逼小孩去做他痛苦的事,倒不如讓他選擇他所想要的,或許那是他喜歡的,那做起來也會付出加倍的努力,也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是沃茲尼克給年輕發明家的幾個忠告,而最吸引我的是當中的「該如何著手改變世界」,他告訴我們:「首先,你必須相信自己,不要輕易動搖。」我覺得這項關鍵對於是否成為一位好的發明家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樣新的發明一開始總不太能讓大眾接受,大家可能都認為那樣是不可行的,但唯有堅持自己的看法才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甚至是革命性的發明。「第二,身為發明家,你必須用灰色尺度來看事情。」他認為這世界應該是灰色的,每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對錯,而假如你希望做出能改變世界的新發明,唯有突破束縛,必須跳脫人為的限制,我想假如你永遠活在前人所設立的圈子中,那你就和一般的發明家一樣吧!更別想創造出驚為天人的發明了。
一開始選購這本書時,主要是因為我本身喜歡程式方面的知識,我早在很久以前就知道,電腦公司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微軟以外,還有一間充滿創意及專業的「蘋果」電腦,書裡有提到,沃茲尼克替公司取名「蘋果」,一方面是沃茲尼克本身很愛玩,是個從小玩到大的大小孩,他希望在工作之餘也能充滿趣味,所以取名「Apple」。 發明一樣物品,需要十足的實力與多元的知識,沃茲尼克從小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之下,腦袋裡早早就裝了不少的電機知識,再加上他自己也對這方面充滿興趣,但電腦畢竟是個高科技且難以組裝的物品,光靠知識是不夠的,組裝電腦是他的夢想,在不能付諸理想的情況下,為數不少的紙上電腦,就產生了,藉由不斷的紙上作業,檢討加上改進,在拼、裝與想像的過程裡,累積實力,等待機會。看到這些心路歷程,我了解了,終於了解了,有時我在遇到事情的剎那,我會想:我不會,所以我可以不去處理!但後來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用這理由來塘塞我自己,遇到事情是要學、要記,也許第一次有其他人幫忙,可是我不能永遠都在他人的保護傘之下,用學習累積實力,用知識備足馬力,在機會來臨時,展翅高飛,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正當蘋果電腦蓬勃發展之際,可是沃茲尼克卻離開蘋果,為什麼?許多人都在猜測,是權力鬥爭,是股權問題?結果都不是,只是沃茲尼克頭腦裡又有新的想法,新的構思,他想要把這想法作出來,所以他離開蘋果,就是這麼單純;許多人在達到巔峰時,權力、金錢… …種種的欲望,改變了人的心,失去了一開始創業的熱情,要捨棄這些誘惑,找回熱情,是許多人都辦不到的,但沃茲尼克做到了,蘋果的光環無法抗拒,就只因為想要做新的東西,所以離開,就如一開始創辨蘋果時的理由一樣;付諸理想,是我的夢想,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如何擺脫外在的枷鎖,往理想的天堂飛翔,這我們該學習的。 現今社會,電腦的重要性已經變得無法取代,不少的工作都要透過電腦才能完成,甚至有很多的行業,是以電腦為基礎而建立的,既然電腦如此不可捨去,然而比微軟公司還早成立的蘋果電腦,蘋果二號的熱賣是早在搭配微軟公司的IBM電腦發明前就已經開始,但是為何現在社會上電腦產品的主流,卻是微軟公司呢?有的時候,政策與方向的同步是很重要的,蘋果二號的好,在一開始並不需要推銷,就可以讓社會大眾為之瘋狂,但是到後來蘋果公司的政策就一直著重在不管是任何方面都比不上蘋果二號的蘋果三號,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影響,但是失去後盾的蘋果二號,在IBM電腦發行以後,在短短幾年就退居二位,蘋果電腦似乎也跟著蘋果二號的下跌,也跟著跌落谷底,如果沒有沃茲尼克與賈伯斯一同推行的ipod,蘋果電腦的前途令人擔憂,這不只是告訴讀者,也是反映了許多企業的經營方向跟領導政策,需要一定的同步,這是成功大門不可或缺的鑰匙之ㄧ。
從本書你還可以瞭解到,沃茲尼克一直是把工程師視為最大的光榮,是以身為工程師感到驕傲的。這又與國內多數人的認知不一樣。即走往專案管理、業務銷售等經理職的會比較光采。 沃茲尼克還寫道:「工程的重要性是其它沒得比的,工程能把社會提升到新的層次,工程師可以改變全世界、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他說道:「他一直相信工程師是世界的核心人物,而且他認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工程師,一輩子都會奉獻給工程事業。」
職業無貴賤,不會純然是以薪水來比較的;我覺得,有價值的職業會是,能把你的熱情都持續投注在該領域,並且還能樂在其中。我相信即使沃茲尼克如果沒有因發明蘋果電腦而賺到錢,他仍然會很快樂的。因為,他是一個技術狂,而且還是個藝術家!
現在的我正初步的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也許就像沃茲尼克說的:「你很年輕,身無分文,但腦子裡充滿各種棒得不得了的構想,很想把東西做出來時,你該怎麼辦?你要怎麼樣著手改變世界?」我要怎麼改變世界,的確,比爾蓋茲用程式改變世界,賈伯斯用ipod改變世界,我還年輕,雖然還沒有足夠的本錢來撼動世界,但這正是我充實自己,累積腦袋的深度的最佳時機。
現在走進電腦商品專賣店,看到的許多商品都只支援微軟的Windows系統,這其實很令我們省思,難道電腦市場就只是讓微軟公司獨霸嗎?難道沒有其他的品牌可以選擇?蘋果電腦的存在就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市場的壟斷、獨霸,這只是對生產者有更多的利益而已罷了,市場多元的選擇,多方比較、刺激生產者發明更好的產品,這才是對消費者最好的,到底應該是由消費者來帶領產品,還是由生產者來決定市場,這就值得我們來討論了!
時事評論
我認為不少人對於統獨議題過於敏感。如果把和大陸往來解釋成支持統一,那不僅是鎖國,更是庸人自擾之的行為阿!而民調的顯示也說明了大多數的人民都支持兩岸維持現狀,所以媒體的渲染報導及政客的公投話題炒作實屬不智。
誠實說,自己不是很了解為何同一個議題在台灣都可以炒作很久。阿扁的洗錢案如此,公投案如此,現在也為了怎麼稱呼馬英九而在乎及強調陳雲林的回應及馬英九的反應。在台灣,好像與政治有關的話題都是如此。為了兩岸的問題,為了藍綠雙方的對立弄得社會不祥和。而我們也常看到立法院頻頻上演全武行。這是令人心痛的一點阿!如果政治人物們把精力投注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好比經濟的穩定、社會秩序的加強與維護、人民的福祉爭取… …。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為了一些小事,為了藍、綠問題搞的種族之間的劃分、將統獨的事弄得沸沸揚揚,這不僅是浪費資源更是沒有為了社會做更長遠的設想阿!放開心胸,將會有更廣闊的視野!
誠實說,自己不是很了解為何同一個議題在台灣都可以炒作很久。阿扁的洗錢案如此,公投案如此,現在也為了怎麼稱呼馬英九而在乎及強調陳雲林的回應及馬英九的反應。在台灣,好像與政治有關的話題都是如此。為了兩岸的問題,為了藍綠雙方的對立弄得社會不祥和。而我們也常看到立法院頻頻上演全武行。這是令人心痛的一點阿!如果政治人物們把精力投注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好比經濟的穩定、社會秩序的加強與維護、人民的福祉爭取… …。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為了一些小事,為了藍、綠問題搞的種族之間的劃分、將統獨的事弄得沸沸揚揚,這不僅是浪費資源更是沒有為了社會做更長遠的設想阿!放開心胸,將會有更廣闊的視野!
「雙城記」讀書心得
書名:雙城記
作者背景資料簡介:
狄更斯,生於1812年。童年時代非常困苦。九歲時遷移到倫敦居住。父親因債務問題兩年被逮入獄,從此與母親過著困苦顛連的日子。
十二歲時,狄更斯離開學校在一個工廠裡做工,早晚苦工,不得休息。受過這種困苦,在他的文學中對於貧苦的人民有深切的描寫。後來著作“Nicholas Nickleby”的時候,得到許多的幫助。
十五歲時,他又離開學校,重新去做工。這一回,他是律師的書記了。他夜間學速寫,預備做新聞記者去。在這個時期中,狄更斯學到了許多的特殊知識,對於他寫社會小說極有關係。
他的出名著作是“Pickwick”本書也是他的傑作。從1836-1837年在定期出版物上刊載出來,當時盛況難以筆述,至今更是讀者稱頌弗衰。寫了幾年的小說後,他試著出版星期週刊,後來從事劇本著作。經濟能力也自此奠基起來。
1842年,受邀到美國和加拿大這兩處遊歷,作品也在此時此地興盛。
這位英國的大文豪,於1870年與世長辭。但他在文學界的盛名永垂不朽。
出版年份:1977年再版
發行商:大東書局
內容摘錄:「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日;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上天堂,我們直下地獄。」(p.3)
「我看見一個美麗的城市和一個光榮的民族在這地獄中興起。我看見以前時代的種種禍害逐漸被消滅和掃除。我看見我犧牲生命救出來的人們,安寧、興旺、幸福地生活於我永不再見的英格蘭。我看見她的懷裡抱著一個以我的名字而命名的男孩。我看見他的父親年老傴僂,卻又已康復,和平寧靜。」
「那一夜,城裡到處在議論他,說他的面貌是他們在那裡見過最寧靜的面貌。許多人說他好像是卓越的先知。如果西德尼.卡登能夠說出他的想法,那就可能是:『我看見巴爾塞、多法石、復仇、裁判官都排成長隊,在斷頭台停止工作之前,就在這裡死去。我看見一個美麗的城市和一個光榮的民族從這地獄中興起,我看見以前時代的種種禍害逐漸被消滅和掃除。』」
「主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長在。凡是活著信仰我的人,必得永生。」
「回轉頭來對達爾南說道:『這可算是一種奇緣,竟使你我兩人邂逅相聚。此刻你獨自跟你的複本一同站在這些街石上:今夜在你一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吧?』」
「在這夜還是無所不能的『權力與豐富、自由與生命的聲音。』」
「我現在所做的事,比我曾經做過得無論什麼事都好得多;我現在將要得到的安息,比我曾經得到過的任何安息都好得多。」
「大家一直走向天堂,我們大家一直走向地獄。」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乎錯過。後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流過的淚、愛過的人…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每次的旅行都有錯覺,彷彿是不需降落,飛向一個更接近理想的國度。每次的旅行都像放牧,把自己的心靈驅向神祕的大草原,召喚內在的力量。每次的旅行都能發現,人生是不斷的漂流,不斷的向愛靠近。」
「台北與香港是兩座城,有著類似的身世,相仿的面貌,急遽得腳步,不安定的氣質。我在其中穿梭,穿梭於彼此溫柔的想像裡。男人與女人,也是兩座城,有著不同的靈魂。因為懼怕受傷,不敢輕易貼近,保持著守望的距離。」
「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它最喧鬧的一些專家,不論說好說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
「在冬季的霜雪裡,在春季的烈風裡,在夏季的炎日,在秋季的苦雨裡。而又在冬季的霜雪裡,露西每天都在這地方度過兩個小時。每天離開它的時候,它都吻了監獄的牆壁。在五次或六次之中她的丈夫可以看見她一次,也許一個星期或一個月都看不見。但只要她曾經有機會看見,她就滿足了。」
「酒是紅色的,已經沾染了巴黎近郊聖安東尼區的這窄街地面。它也沾汙了許多手、許多臉、許多赤腳、許多木鞋。一個瘦了這樣沾污的高大的戲謔者,頂著一隻污穢不堪的夜帽,用手指起酒浸過的污泥。在牆上塗了一個大字—血。酒鋪主人站在門外,穿著黃短衫、綠長褲,正旁觀這一場搶酒的好戲。」
讀後心得:「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本篇故事開頭的經世名言,是本書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我花了三天三夜去細嚼慢嚥這個故事,後來意外的發現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單純的人物劇情故事的書,實際上竟是作者假借一些虛擬的人物,用來把當時代所發生的故事濃縮到這些虛擬人物身上,來諷刺抨擊當時法國社會的醜態,來表達了更深一層意涵的作品。因為高中是讀社會組的,在近代世界史課堂上提到法國大革命的部份時,有提及這本名著。藉由本書發現這一段歷史的認知與理解變得如此地清晰明白。也讓我對於專制王權的橫行感到不齒。對於法國這麼一個文明的國家竟然做出比原始部落還要糟糕的行徑感到無奈。 《雙城記》之「雙城」二字代表的是倫敦和巴黎這兩個城市。雖然兩者僅距離不到多遠的距離,但它們之間的落差卻令人無法想像。他們是光明與黑暗的象徵。在十八世紀末,動亂的恐懼正籠罩在巴黎的上空,而遭受波及的貴族、教士莫不致力奔往和平之路,直通倫敦。倫敦就好比是身處於煉獄的巴黎貴族心中的伊甸園般,無非是他們最嚮往的天堂。但從另一角度來加以思索這個問題,當時的巴黎也不完全是人間地獄的象徵:在法國歷史上的專制皇朝就像是一條緊緊捆住巴黎人民的繩索,一條無形的繩索;人民時時刻刻遭到束縛,卻又安於生活於此而不自知。在偉大的王朝瀕臨瓦解之際,醞釀中的法國大革命無疑是人民心中最迫切實現改革的具體行動,也為往後的共和政體打上了一劑強心劑,使沉睡已久的民意甦醒,相信這是巴黎這隻巨蛹幻化成彩蝶的開始。 英國真是一個桃花源嗎?也許在法國貴族當時的心理層面上,她無庸置疑的是如此;反過來從英國人民的觀點來說,恐怕在倫敦的天空下依舊是一片帝國主義覆蓋下的迷霧吧!在《雙城記》這本書中,若讀者能留心注意,處處可見作者的匠心獨運:法國大革命中茍延殘喘的貴族,假裝正義的小小平民,以及斷頭台前的血流如注,都歷歷在目,令我為戰爭的無情而膽戰心驚。 我認為《雙城記》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作者精心策劃的,都是作者一點一滴的心血結晶籌成的,都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讀了它,你將會了解為什麼法國大革命會這樣發生;讀了它,更可以讓你從中領會到民主的可貴,及先民追求民主的努力對後世的貢獻。使我們免於繼續被專制的地牢所囚困。 也許,我們平常所見到的事實大多是經過扭曲改造的。也或許,平時所見慣的,以為是正面的意義的,在經過幾番思考後,從另一角度著手,它卻是反面諷刺所戴的假面具,而《雙城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德法奇太太是革命中女性堅韌的象徵,但是在雙城記中,她卻似乎是一位反派的角色。因此,這本經世鉅作才能流傳千古、被人傳頌、永不凋零。也希望人們在讀了這本小說後,能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這樣歷史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雙城記書中背景是一個最混亂的時代,人們為了求生存,而露出最醜惡的鄙態,但少數人也因而被激發出難能可見的高貴情操。然而,混亂的時代中,一個人或許保有些許的判斷力;但眾人卻易搧動也令人恐懼的。群眾易產生激昂的情緒,容易以訛傳訛而造成恐慌,失去理性的智慧,往往因為小小的失足,化為下一個犧牲的亡靈。此時如果懂得在黑暗時代的擠壓下,仍努力掙扎著,活出自己的生命,便有機會為社會改寫黑暗的歷史,轉入光明的未來。 這故事的背景是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以倫敦和巴黎這兩個城市為主要的舞台,以法國醫生馬奈特這一家人為主要角色,而以法國發生法國大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為配角。陷於貧困、幾乎無立身之地的平民百姓,與生活極度奢華、殘暴的貴族,經過長久的對立後,終於引發一場革命。當革命爆發時,飽受欺壓的百性把憤怒的情緒完全發洩出來,復仇的意念曚蔽了他們的心智,使得革命反而變成一場血腥大屠殺。狄更斯這種明顯站在低層人民這一邊的立場,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在來對任何革命的立場表態實屬不易,一方面革命後的發展,通常會有一段過渡期,在這段期間內常會有高壓的統治,以便於讓戰後不安的氣氛平息,並將生活接上正軌,或是野心人掌握權力的手段,使得大多數人無法給予太正面的評價,另一方面則是許多人不容易放棄自己的階級立場,既不相信也不願意運用各種方法來啟發民眾的智慧,而採取一種菁英主義的保守心態,自然對任何大規模的變動都不贊同。
幸好狄更斯在憐憫同情中下階層之外,對於在革命的灰燼中崛起的新高壓統治階層,也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評。基本上這本書所透露出的是作者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態度是採取一種兩面俱呈的寫作方式,既肯定中下層人民發動革命是有其官逼民反不得不的理由,也對於這種因復仇的怨恨而無限擴張的殺戮行為痛下針砭。 作者所刻畫的人物,各個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生動自如、個性鮮明,使故事能順利發展,完美串連各個環節,更使劇情具有一定程度的張力,進而流傳千古,一點都不失作者的刻畫天分。其中最令我震撼且難以忘懷的是一個小人物-西德尼˙卡登,他並不是什麼大人物,沒有馬瑞德醫生不屈於強權的威武,沒有露西足以平復一切傷痛的溫柔,也沒有達尼放棄特權階級的決心。而他卻選擇付出自己的生命,讓一個女人不失去丈夫,一個小孩不失去父親,一個家庭不失去希望。這樣的勇氣,這般的犧牲,我想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愛情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懂得在為自己的愛人付出中獲得快樂和幸福,卡登不但做到了成全別人的心,更是以坦然、寧靜的態度去面對死亡,我十分讚許他的行為與作法。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行為,正是他最佳的寫照。
作者背景資料簡介:
狄更斯,生於1812年。童年時代非常困苦。九歲時遷移到倫敦居住。父親因債務問題兩年被逮入獄,從此與母親過著困苦顛連的日子。
十二歲時,狄更斯離開學校在一個工廠裡做工,早晚苦工,不得休息。受過這種困苦,在他的文學中對於貧苦的人民有深切的描寫。後來著作“Nicholas Nickleby”的時候,得到許多的幫助。
十五歲時,他又離開學校,重新去做工。這一回,他是律師的書記了。他夜間學速寫,預備做新聞記者去。在這個時期中,狄更斯學到了許多的特殊知識,對於他寫社會小說極有關係。
他的出名著作是“Pickwick”本書也是他的傑作。從1836-1837年在定期出版物上刊載出來,當時盛況難以筆述,至今更是讀者稱頌弗衰。寫了幾年的小說後,他試著出版星期週刊,後來從事劇本著作。經濟能力也自此奠基起來。
1842年,受邀到美國和加拿大這兩處遊歷,作品也在此時此地興盛。
這位英國的大文豪,於1870年與世長辭。但他在文學界的盛名永垂不朽。
出版年份:1977年再版
發行商:大東書局
內容摘錄:「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失望的冬日;我們擁有一切,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上天堂,我們直下地獄。」(p.3)
「我看見一個美麗的城市和一個光榮的民族在這地獄中興起。我看見以前時代的種種禍害逐漸被消滅和掃除。我看見我犧牲生命救出來的人們,安寧、興旺、幸福地生活於我永不再見的英格蘭。我看見她的懷裡抱著一個以我的名字而命名的男孩。我看見他的父親年老傴僂,卻又已康復,和平寧靜。」
「那一夜,城裡到處在議論他,說他的面貌是他們在那裡見過最寧靜的面貌。許多人說他好像是卓越的先知。如果西德尼.卡登能夠說出他的想法,那就可能是:『我看見巴爾塞、多法石、復仇、裁判官都排成長隊,在斷頭台停止工作之前,就在這裡死去。我看見一個美麗的城市和一個光榮的民族從這地獄中興起,我看見以前時代的種種禍害逐漸被消滅和掃除。』」
「主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長在。凡是活著信仰我的人,必得永生。」
「回轉頭來對達爾南說道:『這可算是一種奇緣,竟使你我兩人邂逅相聚。此刻你獨自跟你的複本一同站在這些街石上:今夜在你一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吧?』」
「在這夜還是無所不能的『權力與豐富、自由與生命的聲音。』」
「我現在所做的事,比我曾經做過得無論什麼事都好得多;我現在將要得到的安息,比我曾經得到過的任何安息都好得多。」
「大家一直走向天堂,我們大家一直走向地獄。」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乎錯過。後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流過的淚、愛過的人… …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
「每次的旅行都有錯覺,彷彿是不需降落,飛向一個更接近理想的國度。每次的旅行都像放牧,把自己的心靈驅向神祕的大草原,召喚內在的力量。每次的旅行都能發現,人生是不斷的漂流,不斷的向愛靠近。」
「台北與香港是兩座城,有著類似的身世,相仿的面貌,急遽得腳步,不安定的氣質。我在其中穿梭,穿梭於彼此溫柔的想像裡。男人與女人,也是兩座城,有著不同的靈魂。因為懼怕受傷,不敢輕易貼近,保持著守望的距離。」
「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它最喧鬧的一些專家,不論說好說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
「在冬季的霜雪裡,在春季的烈風裡,在夏季的炎日,在秋季的苦雨裡。而又在冬季的霜雪裡,露西每天都在這地方度過兩個小時。每天離開它的時候,它都吻了監獄的牆壁。在五次或六次之中她的丈夫可以看見她一次,也許一個星期或一個月都看不見。但只要她曾經有機會看見,她就滿足了。」
「酒是紅色的,已經沾染了巴黎近郊聖安東尼區的這窄街地面。它也沾汙了許多手、許多臉、許多赤腳、許多木鞋。一個瘦了這樣沾污的高大的戲謔者,頂著一隻污穢不堪的夜帽,用手指起酒浸過的污泥。在牆上塗了一個大字—血。酒鋪主人站在門外,穿著黃短衫、綠長褲,正旁觀這一場搶酒的好戲。」
讀後心得:「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本篇故事開頭的經世名言,是本書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我花了三天三夜去細嚼慢嚥這個故事,後來意外的發現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單純的人物劇情故事的書,實際上竟是作者假借一些虛擬的人物,用來把當時代所發生的故事濃縮到這些虛擬人物身上,來諷刺抨擊當時法國社會的醜態,來表達了更深一層意涵的作品。因為高中是讀社會組的,在近代世界史課堂上提到法國大革命的部份時,有提及這本名著。藉由本書發現這一段歷史的認知與理解變得如此地清晰明白。也讓我對於專制王權的橫行感到不齒。對於法國這麼一個文明的國家竟然做出比原始部落還要糟糕的行徑感到無奈。 《雙城記》之「雙城」二字代表的是倫敦和巴黎這兩個城市。雖然兩者僅距離不到多遠的距離,但它們之間的落差卻令人無法想像。他們是光明與黑暗的象徵。在十八世紀末,動亂的恐懼正籠罩在巴黎的上空,而遭受波及的貴族、教士莫不致力奔往和平之路,直通倫敦。倫敦就好比是身處於煉獄的巴黎貴族心中的伊甸園般,無非是他們最嚮往的天堂。但從另一角度來加以思索這個問題,當時的巴黎也不完全是人間地獄的象徵:在法國歷史上的專制皇朝就像是一條緊緊捆住巴黎人民的繩索,一條無形的繩索;人民時時刻刻遭到束縛,卻又安於生活於此而不自知。在偉大的王朝瀕臨瓦解之際,醞釀中的法國大革命無疑是人民心中最迫切實現改革的具體行動,也為往後的共和政體打上了一劑強心劑,使沉睡已久的民意甦醒,相信這是巴黎這隻巨蛹幻化成彩蝶的開始。 英國真是一個桃花源嗎?也許在法國貴族當時的心理層面上,她無庸置疑的是如此;反過來從英國人民的觀點來說,恐怕在倫敦的天空下依舊是一片帝國主義覆蓋下的迷霧吧!在《雙城記》這本書中,若讀者能留心注意,處處可見作者的匠心獨運:法國大革命中茍延殘喘的貴族,假裝正義的小小平民,以及斷頭台前的血流如注,都歷歷在目,令我為戰爭的無情而膽戰心驚。 我認為《雙城記》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作者精心策劃的,都是作者一點一滴的心血結晶籌成的,都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讀了它,你將會了解為什麼法國大革命會這樣發生;讀了它,更可以讓你從中領會到民主的可貴,及先民追求民主的努力對後世的貢獻。使我們免於繼續被專制的地牢所囚困。 也許,我們平常所見到的事實大多是經過扭曲改造的。也或許,平時所見慣的,以為是正面的意義的,在經過幾番思考後,從另一角度著手,它卻是反面諷刺所戴的假面具,而《雙城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德法奇太太是革命中女性堅韌的象徵,但是在雙城記中,她卻似乎是一位反派的角色。因此,這本經世鉅作才能流傳千古、被人傳頌、永不凋零。也希望人們在讀了這本小說後,能記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這樣歷史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雙城記書中背景是一個最混亂的時代,人們為了求生存,而露出最醜惡的鄙態,但少數人也因而被激發出難能可見的高貴情操。然而,混亂的時代中,一個人或許保有些許的判斷力;但眾人卻易搧動也令人恐懼的。群眾易產生激昂的情緒,容易以訛傳訛而造成恐慌,失去理性的智慧,往往因為小小的失足,化為下一個犧牲的亡靈。此時如果懂得在黑暗時代的擠壓下,仍努力掙扎著,活出自己的生命,便有機會為社會改寫黑暗的歷史,轉入光明的未來。 這故事的背景是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以倫敦和巴黎這兩個城市為主要的舞台,以法國醫生馬奈特這一家人為主要角色,而以法國發生法國大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為配角。陷於貧困、幾乎無立身之地的平民百姓,與生活極度奢華、殘暴的貴族,經過長久的對立後,終於引發一場革命。當革命爆發時,飽受欺壓的百性把憤怒的情緒完全發洩出來,復仇的意念曚蔽了他們的心智,使得革命反而變成一場血腥大屠殺。狄更斯這種明顯站在低層人民這一邊的立場,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在來對任何革命的立場表態實屬不易,一方面革命後的發展,通常會有一段過渡期,在這段期間內常會有高壓的統治,以便於讓戰後不安的氣氛平息,並將生活接上正軌,或是野心人掌握權力的手段,使得大多數人無法給予太正面的評價,另一方面則是許多人不容易放棄自己的階級立場,既不相信也不願意運用各種方法來啟發民眾的智慧,而採取一種菁英主義的保守心態,自然對任何大規模的變動都不贊同。
幸好狄更斯在憐憫同情中下階層之外,對於在革命的灰燼中崛起的新高壓統治階層,也毫不留情地加以批評。基本上這本書所透露出的是作者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態度是採取一種兩面俱呈的寫作方式,既肯定中下層人民發動革命是有其官逼民反不得不的理由,也對於這種因復仇的怨恨而無限擴張的殺戮行為痛下針砭。 作者所刻畫的人物,各個栩栩如生、歷歷在目、生動自如、個性鮮明,使故事能順利發展,完美串連各個環節,更使劇情具有一定程度的張力,進而流傳千古,一點都不失作者的刻畫天分。其中最令我震撼且難以忘懷的是一個小人物-西德尼˙卡登,他並不是什麼大人物,沒有馬瑞德醫生不屈於強權的威武,沒有露西足以平復一切傷痛的溫柔,也沒有達尼放棄特權階級的決心。而他卻選擇付出自己的生命,讓一個女人不失去丈夫,一個小孩不失去父親,一個家庭不失去希望。這樣的勇氣,這般的犧牲,我想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愛情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懂得在為自己的愛人付出中獲得快樂和幸福,卡登不但做到了成全別人的心,更是以坦然、寧靜的態度去面對死亡,我十分讚許他的行為與作法。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行為,正是他最佳的寫照。
桃花源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因實踐而滿足。長久以來,一直有個夢想。夢想著自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天堂」。那是適合我的空間也是我夢寐以求的桃花源。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我心究竟嚮往何處?我追求的是一個恬淡平凡的安逸,即便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饌玉炊金,更沒有瓊漿玉液我也心滿意足。雖然我常對自己的未來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對於以後的生活,卻依然抱持著希望。曾經懷疑自己,也曾經對感情生活抱持著憧憬。曾經疑惑而有過之而不及的是好奇吧!如果我能像<定婚店>中的男主角,可以預知未來,看見另一半是何人該有多好!我這麼想。即使之前的路是多麼的不順遂,我也無妨。我喜歡安定的感覺,一份踏實感的重要是不容小覷的!預知至少心裡可以有個譜吧!而之前歷經的風雨,我會當作「過程」看待。它讓我學習成長。或許很多事都是注定的吧!就好比文中老人言:「此繩一系,終不可逭」命運是早已鑄下的錘,我們不能做無謂的抵抗。唯一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態度,尋找屬於自己的方法吧!
我在乎的是感覺,那也是我心所趨的。因此,當我看到韋固在得知妻子正是當年他欲殺害的對象此事後的相敬逾極時,我心中是無限的欣慰阿!我喜歡那種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的感覺,因為這都是花言巧語及體膚之親所比不上的恬淡氣氛阿!那種淡淡的甜美,我喜歡!以上都是我所希冀的生活,更是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我心究竟嚮往何處?我追求的是一個恬淡平凡的安逸,即便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饌玉炊金,更沒有瓊漿玉液我也心滿意足。雖然我常對自己的未來迷茫,不知何去何從。對於以後的生活,卻依然抱持著希望。曾經懷疑自己,也曾經對感情生活抱持著憧憬。曾經疑惑而有過之而不及的是好奇吧!如果我能像<定婚店>中的男主角,可以預知未來,看見另一半是何人該有多好!我這麼想。即使之前的路是多麼的不順遂,我也無妨。我喜歡安定的感覺,一份踏實感的重要是不容小覷的!預知至少心裡可以有個譜吧!而之前歷經的風雨,我會當作「過程」看待。它讓我學習成長。或許很多事都是注定的吧!就好比文中老人言:「此繩一系,終不可逭」命運是早已鑄下的錘,我們不能做無謂的抵抗。唯一可以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態度,尋找屬於自己的方法吧!
我在乎的是感覺,那也是我心所趨的。因此,當我看到韋固在得知妻子正是當年他欲殺害的對象此事後的相敬逾極時,我心中是無限的欣慰阿!我喜歡那種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的感覺,因為這都是花言巧語及體膚之親所比不上的恬淡氣氛阿!那種淡淡的甜美,我喜歡!以上都是我所希冀的生活,更是我心目中的桃花源!
寫真傳神-我家的照片
遠離市中心,位於桃園八德的市郊。在遺世獨立的稻田中,環繞著竹林。早晨鳥語,麻雀、班鳩叫醒睡夢中的我。偶爾聽聽鶯啼、燕語,聞聞青草香,收割的時節,還有陣陣稻草味兒以及成群的白鷺鷥。這樣的生活,很愜意,我喜歡。
封面照片是寒舍正前方的花園。花圃中,是杜鵑及榕樹。三月春暖花開,這樣的場景常駐我家。家母喜愛種植花木。除了必備的花圃,還栽種一些盆栽點綴、活潑家的外貌。舉凡日日春、玫瑰… …等。
常說:「春天是大地復甦的時刻。」驚蟄的來臨,在那些含苞待放的生命上得到驗證。滿園的杜鵑紅,遍地的日日春紫,以及牆邊攀爬的螞蟻,我看到生命的躍動,感受生生不息的喜悅。傍晚的蟬鳴,夜間的蛙鳴更是令人欣喜不已!甚且偶爾的蟾蜍誤闖我家,這個不該出現的「禁地」,都是令我感到新奇的經驗!
綠油油的稻田,亦是我常欣賞的景觀。放眼望去,是一塊塊井字以及做為分割的田埂還有轟隆隆的耕耘機以及辛勤耕作的農人。我體會「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的道理。胡適說的好!我們不能一蹴可及的達到目標,更不可能坐享其成等待好事的降臨。唯有默默耕耘才有收成!
另外,白鷺鷥的成群結隊是很壯觀的!看到耕耘機後那群簇擁而上的白點,除了驚訝萬分,還帶著些許的感動。人們常說:「團結力量大」我們也可以從鳥類中得到證明!我也喜歡看白鷺鷥的才藝表演。喜歡牠們的單腳站,這是姐妹們娛樂的來源之一。我們更稱之為「Louis White」的「金雞獨立」!
還記得剛搬進去的頭一個月,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疑似燕子媽媽將它誕生的寶寶遺忘了!那個早晨,我們發現一個小生命。牠在一樓的屋頂蠕動。我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是那一團紅通通的身體,小小的帶著稀稀疏疏的細毛。或許是鳥媽媽遷徙過程中她的心肝寶貝一聲不響的就這樣從空中掉落吧!我們是這麼想… …頭一遭碰到這種新奇事,頭一次發現這樣「健忘」的母親。這是令我一家子發笑的事情,卻也意外帶給我2天的養鳥生活。因為食物的短缺,這樣的小生命2天就在我家終結,雖然是意料中之事,卻也引發憂鬱的我的愁緒。不可避免的,這是個遺憾。
喜歡這樣的環境,喜歡這樣悠閒的時光。沒錯!這是我的避風港,我所愛的家!
封面照片是寒舍正前方的花園。花圃中,是杜鵑及榕樹。三月春暖花開,這樣的場景常駐我家。家母喜愛種植花木。除了必備的花圃,還栽種一些盆栽點綴、活潑家的外貌。舉凡日日春、玫瑰… …等。
常說:「春天是大地復甦的時刻。」驚蟄的來臨,在那些含苞待放的生命上得到驗證。滿園的杜鵑紅,遍地的日日春紫,以及牆邊攀爬的螞蟻,我看到生命的躍動,感受生生不息的喜悅。傍晚的蟬鳴,夜間的蛙鳴更是令人欣喜不已!甚且偶爾的蟾蜍誤闖我家,這個不該出現的「禁地」,都是令我感到新奇的經驗!
綠油油的稻田,亦是我常欣賞的景觀。放眼望去,是一塊塊井字以及做為分割的田埂還有轟隆隆的耕耘機以及辛勤耕作的農人。我體會「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的道理。胡適說的好!我們不能一蹴可及的達到目標,更不可能坐享其成等待好事的降臨。唯有默默耕耘才有收成!
另外,白鷺鷥的成群結隊是很壯觀的!看到耕耘機後那群簇擁而上的白點,除了驚訝萬分,還帶著些許的感動。人們常說:「團結力量大」我們也可以從鳥類中得到證明!我也喜歡看白鷺鷥的才藝表演。喜歡牠們的單腳站,這是姐妹們娛樂的來源之一。我們更稱之為「Louis White」的「金雞獨立」!
還記得剛搬進去的頭一個月,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疑似燕子媽媽將它誕生的寶寶遺忘了!那個早晨,我們發現一個小生命。牠在一樓的屋頂蠕動。我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是那一團紅通通的身體,小小的帶著稀稀疏疏的細毛。或許是鳥媽媽遷徙過程中她的心肝寶貝一聲不響的就這樣從空中掉落吧!我們是這麼想… …頭一遭碰到這種新奇事,頭一次發現這樣「健忘」的母親。這是令我一家子發笑的事情,卻也意外帶給我2天的養鳥生活。因為食物的短缺,這樣的小生命2天就在我家終結,雖然是意料中之事,卻也引發憂鬱的我的愁緒。不可避免的,這是個遺憾。
喜歡這樣的環境,喜歡這樣悠閒的時光。沒錯!這是我的避風港,我所愛的家!
訂閱:
文章 (Atom)